新闻资讯
【人民日报】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
2025-09-22 来源:历史数据 本站编辑:历史数据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

人民日报评论员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历史性跨越”。国务院新闻办发布《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统梳理回顾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形成和发展、核心要义、原则要求,以详实数据和大量事实全面展现新时代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取得的伟大成就,强调“找到了一条在边疆地区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正确道路”。

国之要事,备边封疆。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汲取治疆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断创新发展治疆理念,团结带领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新疆工作作出系统谋划部署,不断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推动新疆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党的新疆工作历史上、在新疆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是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306.4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困扰新疆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惠及当地、增进团结上,新疆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0岁提高到2024年的77岁,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这是稳中有进、向新向好的坚实步伐。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7499.47亿元增至2024年的20534.08亿元,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疆电外送”带来金山银山,“疆算入渝”打造创新高地,“绿色围脖”创造防沙治沙新奇迹,“钢铁驼队”续写丝绸之路新传奇……今天的新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协同推进。

这是“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团结一心。深入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社会大局实现由乱到稳、由稳向治的历史性转变。推动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打造“马背调解室”“盖碗茶调解室”等一批矛盾纠纷化解阵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巩固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

…………

在错综复杂中守正创新、在矛盾风险中胜利前进,新时代新疆改革发展稳定的伟大成就,是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取得的,充分彰显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今日之新疆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天山南北一派安定祥和、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实践充分证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完全正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新疆工作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疆稳疆兴疆成功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创新发展,是指引新疆工作行稳致远的康庄大道,是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的纲和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事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局。”新时代新征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就要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工作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扎实推进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新疆各族人民正同全国人民一道意气风发奋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稳中求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中国新疆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来源:人民日报

王沪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新闻资讯
王沪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2025-09-25 来源:历史数据 本站编辑:历史数据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2025年9月25日)

王沪宁

同志们、朋友们:

在天山南北美如画的金秋时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来到乌鲁木齐、亲临庆祝大会,与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新疆发展进步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70年前,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宣告成立,在新疆和平解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启了新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进程。

70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不断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确立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推动新疆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新疆同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疆各民族大团结不断巩固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昂首阔步走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

70年来,新疆经济发展实现历史跨越、创造举世瞩目成就。地区生产总值从1955年的12.3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0534.08亿元,增长203倍、年均增长8%。公路通车里程从1955年的8820公里增长至2024年的23.19万公里,铁路从无到有、2025年总里程达到9234公里,客货运航线从1955年的2条增长至2025年的611条,新疆发展生机勃勃。

70年来,新疆文化建设蓬勃开展,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润疆硕果累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不断深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各民族优秀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和弘扬发展、在中华文化百花园里竞相绽放。

70年来,新疆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新疆人口从1953年的478.36万人增长至2020年的2585.2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从1953年的445.15万人增长至2020年的1493.22万人,在校学生从1955年的45.35万人增长至2024年的637.89万人、其中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从1955年的0.21万人增长至2024年的81.04万人,医疗卫生机构从1949年的54个增长至2024年的19097个,人均预期寿命从解放初期的30岁提升至2024年末的77岁。新疆实现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实现南疆15年免费教育全覆盖,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70年来,新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大美新疆越来越美。新疆沙化土地面积实现由增到减的历史拐点,从2006年至2025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47亿亩,断流几十年的塔里木河再次全线通水,3046公里的世界最长环沙漠生态屏障正式建成,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新疆生态系统得到整体性保护修复。

70年来,中央和全国各地给予新疆大力支持和援助。中央财政下达新疆各类转移支付66182.3亿元;各援疆省市、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大力开展对口援疆,选派2.5万余名援疆干部人才进疆工作,为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靠的是党中央坚强领导,靠的是新疆各族干部群众顽强拼搏,靠的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援,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强大生命力,充分证明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完全正确的。

同志们、朋友们!

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疆现代化建设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名字,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紧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始终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持续推进事关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

第一,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第二,始终维护新疆社会大局稳定。新疆安定团结局面来之不易,必须格外珍惜。要巩固新疆安定团结、和谐稳定局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筑起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铜墙铁壁。

第三,始终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第四,始终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新疆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面临新机遇、要有新作为。要围绕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构建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推动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大美新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要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

第五,始终坚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新疆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枢纽,未来新疆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要讲好中国新疆故事,展现新疆开放自信的新面貌新气象。

做好新疆工作,离不开一支对党忠诚、对各族群众热爱的干部队伍。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建设政治上强、能力上强、作风上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确保忠诚、干净、担当。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各族干部人才,要给予特别关心。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作出了历史贡献、发挥了战略作用。要发扬兵团精神,坚持兵地一盘棋,构建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新优势。

同志们、朋友们!

新疆的今天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新疆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勠力同心,勇毅前行,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道路上,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而不懈奋斗!

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兴旺发达!

祝新疆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来源:新华社

写在自治区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之际——石榴花开遍天山
新闻资讯
写在自治区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之际——石榴花开遍天山
2025-10-16 来源:历史数据 本站编辑:历史数据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一楼,一幅长6.05米、宽2.4米的巨幅照片静静陈列。照片中,81位各族各界人士身着多彩服装,手挽手、肩并肩,笑容灿烂。

正如这张合影,今日新疆,校园里各族学生同学习、共成长;社区百家宴上,居民们围坐一堂,共享美食佳肴,同跳一支舞,欢声笑语中满是邻里温情;旅游景区里,游客们身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拍照打卡,与各族群众一同参与民俗活动……大家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携手绘就民族团结壮美画卷。






强思想引领 固稳定之“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


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首次明确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今年9月24日,在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我们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新疆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在新疆,各级各部门格外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各类学习宣讲培训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争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推动者。

2024年4月,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一次全会聚焦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实践,对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进行统筹谋划部署;同年,自治区党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足以见得,新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重视之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既要抓“点”,也要抓“面”;既要抓“大”,也要抓“小”。

如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保障体系更加完备:出台实施意见,就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作出全面系统部署;颁布相关决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提供法治保障。

在新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植文化根脉 铸认同之“魂”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时强调,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近年来,新疆深入推进文化润疆,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加大文化供给力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24年总台春晚喀什分会场惊艳亮相,绚丽舞台与喀什古城民居交相辉映,各民族同跳《舞乐新疆》,向世界展现新疆各民族共居共乐的生动图景;电影《巴扎喜事》,讲述生活在喀什古城的两个家庭、两代人勇敢追求梦想、追求真善美的故事,让更多观众看到新疆各族人民的乐观与蓬勃朝气;天山文学奖为认识、读懂新疆打开新窗口,各族文学创作者记录下的友爱瞬间与同心故事,通过文字传得更远……这些丰富实践,不仅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具体落点,更让文化认同在鲜活场景中不断深化。

一位来自福建厦门的摄影师,在吉木萨尔县旅游时问一位少数民族小朋友:“你是什么民族?”小朋友脱口而出:“我是中华民族。”这稚嫩而真诚的表达,是新疆各族青少年共同的心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在教育。新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筑牢青少年信仰之基、思想之基、语言之基、情感之基、文化之基、行为之基。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让青少年成长成才之路更宽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非抽象的口号,而是蕴含于日常生活的细微实践。全长1200米的龟兹小巷,改造时既保留了百年老树和古民居,又完善了基础设施,昔日的“泥巴巷”变成美丽小巷,成为游客来到库车市的打卡地;作为新疆首个长城主题博物馆,尉犁县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以烽燧为核心,通过文物展示、场景复原及多媒体科技手段,系统阐释长城文化内涵与各民族交融历史……

当天山南北的壮美风光回应着无数旅人对“诗与远方”的向往,当各族群众的灿烂笑颜映照着平凡日子里的温暖与丰足,当丝路古道的新韵华章谱写出交流交融、共生共荣的时代和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天山南北愈铸愈牢。






促交融实践 聚同心之“力”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民族团结在新疆工作中的战略性地位。历史经验也证明,民族团结既是新疆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石。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新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更是把有形有感有效要求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过程的关键抓手。其中,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和基础工程。

今年暑假,策勒县小姑娘帕提曼罕·排日海提,作为学校优秀学生代表,参加“红石榴”文化润疆夏令营,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北京。当亲眼看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眼泪夺眶而出,这一刻是激动,也是幸福。

在新疆,像帕提曼罕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新疆深化拓展“祖国情·中华行”新疆青少年爱国主义研学活动,广泛开展援疆省市、兵地、南北疆学校“手拉手”活动,各族学生学习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成长在一起成为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新时代以来,新疆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逐步推进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各族群众的并肩奋斗,各族群众以团结为纽带,在产业升级、技术突破中创造佳绩,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动能。

和田县百和镇稻香村种植水稻历史悠久,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一直上不去,北京援疆专家、农业技术人员、当地干部群众共同打响改土治水攻坚战,水稻产量不断提升……这些熟悉而温暖的日常,正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最生动的注脚。

要让团结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在喀什、和田、哈密等地,援疆项目不仅助推经济发展,还促进人员互动、情感交融,让新疆各族人民深切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人流如织的新疆国际大巴扎里,各式特色商品琳琅满目,各族群众欢声笑语不断。美丽新疆,美在景、美在人心,近年来,新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让旅游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着力打造多元业态,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

新疆还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每到节假日,各单位会举办联谊活动,与结对亲戚们共叙情谊、共话未来,亲如一家。

沙漠边缘筑起数千公里绿色屏障、昆仑山下建成现代产业园……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石榴花开幸福长,籽籽同心绘新卷。回首七十载团结奋斗,展望新征程锦绣前程,新疆各族儿女心手相牵、砥砺前行,汇聚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的磅礴力量。(文/李嘉妮)

来源:新疆发布

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召开的这场研讨会,专门聚焦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
新闻资讯
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召开的这场研讨会,专门聚焦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
2025-09-08 来源:历史数据 本站编辑:历史数据

图片

9月8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举行。图为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小江出席会议并致辞。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崔志坚摄


9月8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举行。在即将迎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疆内外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系统研究阐释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历史脉络、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实践伟力,对于深化边疆治理的规律性认识、推进治疆稳疆兴疆具有重要意义。


在深入、热烈的研讨中,大家进一步巩固了一个共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做好新疆工作的纲和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就是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阔步前行,切实将党中央对新疆的深切关怀转化为奋进力量、战略擘画转化为美好现实。




科学指引创造辉煌成就


“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科学指引下,新疆的发展之路必定越走越宽广,新疆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研讨会上,大家回望来路、展望前景,系统总结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伟大事业,离不开科学思想方法的指引。累计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0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4个,各族群众依法享有的权利更加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科学指引下,今日之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民族团结更加牢固,民主法治建设持续深化,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民生福祉显著改善。


图片

8月1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闪现”式文化盛宴在博湖县精彩上演。李伶摄


正如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黄一兵所言,“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解决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疆实践的现实问题,是‘中国之治’在新疆的生动呈现,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回望来路,新疆的每一次嬗变,都离不开伟大理论的领航定向,离不开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科学指引;每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深刻体现了党对边疆治理规律的认识把握。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传承中华民族治边智慧的光辉典范。




纲和魂统领新时代新疆工作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做好新疆工作,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须臾不可离的纲和魂,是“定盘星”“指南针”。


自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起,历代中央政权全面治理新疆的帷幕徐徐展开。尽管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管治时紧时松,但任何一个王朝都把新疆视为故土,行使着管辖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这20个字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深刻而准确地抓住了新疆发展和治理的重点,是党的治疆方略和理念的发展与升华。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历史上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治理新疆的经验和智慧,是‘两个结合’的重要成果,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龚维斌说。


黄一兵在发言中指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源,继承了中华民族家国一体、命运与共的文化基因,赓续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治疆方略,又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判断、新的理论概括、新的战略安排,极大深化了我们党对新疆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开创了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的理论新境界。




昂扬奋进书写新答卷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不仅为新疆发展指明了方向,更饱含着党中央对新疆各族群众的深情关切、对新疆发展的殷切希望。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郑新业表示,“十五五”时期,新疆应从发挥区域经济高地优势,构建高水平向西开放新格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影响的新门户等方面,发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实践伟力,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作出新疆贡献。


图片

航拍阿拉山口站编组站。宋玉龙摄


“新时代新疆治理从历史长河中走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实践从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中走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和全疆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下,必将谱写出更为壮丽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必将向世界展现一个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新疆的明天必将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从历史深处澎湃而来,向宽广未来奔涌而去。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努力把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转化为推动新疆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和磅礴伟力,新疆的发展之路必定越走越宽广,必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多“新疆力量”。(文/高娃)

热烈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特刊——方略领航赋
新闻资讯
热烈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特刊——方略领航赋
2025-09-18 来源:历史数据 本站编辑:历史数据



图片

  昆仑莽莽,天山苍苍。域分南北,地曰新疆。拱神州之门户,固中华之西壤。自汉以降,边疆经略,千载励治,未若今之澄明者也。盖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扼法治之纲,汇团结之力,兴文化之韵,守富民之要,建长治之业,乃使广袤之疆土,山河添泰,气象开新。乃赋曰:

  夫法治者,稳疆之鼎也。昔有宵小撼树,阴霾偶蔽;今仗雷霆之势,玉宇澄清。厉打击而裂土分疆之谋溃,严法治而社会安宁之势定。由是纲纪彰而民心聚,根基固而百业荣。法剑凌空,光寒天山邪祟胆;明镜悬世,辉映边城公道心。昔张骞凿空之地,今成平安和谐之区;玄奘取经之途,已是河清海晏之所。

图片

9月16日,乌鲁木齐市西大桥附近,灯光秀绚丽呈现点亮夜空。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蔡增乐摄

  团结者,安疆之魂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为万策之纲。天山雪松根连根,昭示命运与共;各族人民心连心,实称手足相亲。火洲大地,万众共饮一井;南疆乡村,万户同耕一春。石榴籽紧,抱守华夏圆融之体;兄弟姐妹,谐奏民族团结之曲。兵地融合,血脉相通;城乡共建,甘苦同当。此诚千秋基业之本也。

图片

托克逊县博斯坦镇吉格代村村民和巨幅国旗合影,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19年9月30日摄)。李靖海摄

  文化者,润疆之脉也。文明如川,滋养心田,润认同于化境。龟兹舞态,跃动中华艺韵;木卡姆声,颂唱华夏深情。史教浸润,深识多元一体;经典传习,长系家国天下。坎儿井汲取中原智慧;左公柳照映边塞乡心。科技赋能,非遗焕新,传统与现代共奏和弦;文化交流,互鉴融通,各民族同传中华薪火。

图片

浙江省宁波市援疆干部、库车市融媒体中心职工与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惠民社区居民同唱《我和我的祖国》,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祝福(2020年10月1日摄)。尼亚孜·热合曼摄

图片

7月22日,来自意大利米兰芭蕾舞团的艺术家在新疆国际大巴扎景区与游客一起拍照留念。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周鹏摄

  富民者,兴疆之本也。昔时荒漠困穷,今朝绿洲丰盈。光伏蓝海,聚日月光华;风力银翼,借九天长风。哈密瓜甜,远销江南海北;和田玉润,光照四海宾朋。棉海柔波,暖送大江南北;旅游胜境,喜迎天下客商。雪水润物,大漠渐披翠色;产链延展,边城频聚富庶。脱贫奇迹,堪载千年史册;乡村振兴,更绘万里宏图。

图片

辣椒采收机在克拉玛依市农业综合开发区辣椒种植基地采收辣椒(2022年10月14日摄)。闵勇摄

图片

在乌什县依麻木镇园丁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利用网络直播销售核桃,如今核桃种植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2023年12月7日摄)。外力·克依木摄

图片

鸟瞰新疆中绿电乌鲁木齐市米东区350万千瓦光伏项目(2024年5月29日摄)。伏少杰摄

图片

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开幕式结束后,中外嘉宾在场馆合影(2024年6月26日摄)。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邹懿摄

  长期者,建疆之业也。固本强基,党旗飘扬于基层堡垒;砥砺作风,清风正气化实干担当。对口援疆,汇四海之智聚力;民生持续,纳百川之惠润疆。更兼生态文明,绿染瀚海戈壁;绿色发展,福泽子孙后代。公路铁路,穿沙海如蛟龙;民航管道,联寰球若鹏翼。昔时边陲之地,今成开放前沿;往日荒寂之域,竟变繁荣之所。此皆久久为功、绵绵用力之硕果也。

图片

1月5日,深地塔科1井完钻,井深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图/中国石油集团供

图片

8月21日,工人在位于阿拉尔市的国家级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纱锭车间查看智能数控机。当地依托富集的棉花资源,推动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韩峻摄

图片

7月10日,泽普县美丽乡村一角(无人机摄)。金炜摄

  观今日之新疆: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昆仑见证千年之变,天山铭刻时代华章。乃赞曰:

  煌煌伟业安边计,

  片片丹心照天山。

  法治宏规平瀚海,

  团结厚德定疆垣。

  文化润物无声处,

  富民春风度玉关。

  长期更铸千秋业,

  共谱边疆盛世篇。

图片

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夜景(2021年7月2日摄)。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豆兴军摄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