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
2023-09-15 来源:历史数据 本站编辑:历史数据


纪实影像是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的有效载体,纪实影像传播是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的具体实践路径之一。在共情传播视角下,纪实影像构建起情感共情与认知共情相结合的影像浸润机制,助力“文化润疆”工程。


纪实影像是视听文化传播的组成要素,能够通过一个个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生动讲述新疆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故事,深化家国意识,与“文化润疆”高度契合。纪实影像具有非虚构特征,能够全面、真实、立体地展现新疆各族群众在新时代的生活,展现祖国边疆地区的大好河山,让各族群众看得见、听得到,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数字化时代,纪实影像传播需要从影像故事的情感共情升华到意识层面的认知共情,这也是大视听传播策略的重中之重。共情的过程,一方面指向自身的情绪感染,即自动产生和他人相同或相似的情绪,另一方面指向他者的情绪关注,包括安慰、同情、担心等。前者是情感在个体内心被唤起和调动的过程,后者是情感在人际间的反馈与分享,即共情的生理驱动性和社会构建性。纪实影像作为无需翻译的“世界语言”,可以细腻地捕捉情感的产生、表达、外化、流变、碰撞等一系列变化,并激发出积极的情感连接。大众传播的情感共情讲求“情”的深厚,认知共情讲求“知”的深入。纪实影像的情感共情可以使各民族从情感上连通共振,认知共情则有助于各民族在情感共情基础上更深刻地理解对方。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纪实影像传播的关键词是“理解”,共情的目标是为了达到相互沟通与理解。要通过纪实影像呈现出时空演变中新疆与祖国各地人民肩并肩一路走来的足迹、中华民族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体,共同走向伟大复兴的历程。通过讲述真实可感的历史文物与现代人物故事,使个体从认知共情的视角更深入地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秉承“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新疆题材的纪实影像作品众多,如何在原有量产的基础上推出优质作品,共情传播视角是值得尝试与努力的方向。共情,需要故事的承载者、创作者的切入视角由先入为主的观念传播转变为先共情再共识到理解的传播,从而更好适应当下数字化时代受众的收视习惯与接受心理。此外,如何让更多受众看到,如何出圈、破圈,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都与选题、视角与叙事结构是否能够浸润人心密切相关。

要建构数字化时代的纪实影像语言体系,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制作样态。在内容上,以柔性嵌入式的表达,将中华民族精神内化其中,广泛涉猎各种与中华文明相关的在地化题材,从自然生态到历史变迁,从地理空间到人文情感,借助中华文化丰富的语料以及数字化时代多样的呈现样态,不断创新技术手段与表达方式,推出有思想、有底蕴、有趣味的佳作,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直抵人心。

“文化润疆”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的长期工程。纪实影像语言体系的建构是“文化润疆”的实践路径之一,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度、滋养度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张雅欣 王鑫;单位:中国传媒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