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中华民族”这四个字,我们重新读懂!
2025-09-02 来源:历史数据 本站编辑:历史数据


1937年9月,一位名叫王者成的中国父亲把这面“死”字旗交给即将上战场的儿子。

图片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侵华日军头目板垣征四郎口出狂言,中国不过是一个拥有自治部落的地区加上国家这一名称而已。

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

令侵略者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名字,让越来越多中国人挺身而出。

这个名字,唤醒了沉睡的巨狮;

这个名字,让散沙聚成磐石。

作家朱自清在这一天写下——


图片


自1902年梁启超第一次提出以来,四万万中国人终于有了共同的名字:

中华民族


图片


从危亡到复兴,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新华社推出重磅纪录片《唤名中华》。


陈小江艾尔肯·吐尼亚孜在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和自治区信访局调研
新闻资讯
陈小江艾尔肯·吐尼亚孜在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和自治区信访局调研
2025-08-25 来源:历史数据 本站编辑:历史数据

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小江、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8月25日在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和自治区信访局调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扎实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实做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明国参加调研。

图片

8月25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小江、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在自治区信访局,听取依法依规处理信访事项工作介绍。

陈小江、艾尔肯·吐尼亚孜来到自治区信访局,听取依法依规处理信访事项工作介绍;来到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深入有关处室了解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志愿服务等工作情况。

图片

8月25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小江、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在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详细了解新兴领域党的建设等工作情况。

随后,陈小江、艾尔肯·吐尼亚孜听取了自治区社会工作和信访工作汇报。陈小江强调,要深刻认识做好新疆社会工作和信访工作的重要性,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力支撑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

陈小江强调,要聚焦主责主业做好社会工作,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坚持兵地一体共建联建,强化政治引领和服务管理,促进新兴领域健康发展。围绕主线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让社会工作成为更好增进团结、凝聚人心的有力抓手。

陈小江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信访工作。压实属地、部门和领导责任,严肃信访工作纪律,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妥善解决劳动社保、城乡建设、市场监管、农村农业等领域的信访问题。着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坚持“三到位一处理”要求,让群众感到权益受到公正对待、利益得到有效维护。深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切实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畅通和规范信访渠道,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陈小江强调,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政治机关建设,健全工作体系,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断提高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能力水平,有力保障社会工作和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

潘曦参加调研。(文/王兴瑞、图/崔志坚)

来源:新疆发布

总书记身体力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新闻资讯
总书记身体力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2025-09-26 来源:历史数据 本站编辑:历史数据

图片

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强调“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民族工作,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分量很重。

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深入阐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持续推进,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

今年以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草案、赴地方考察、亲临西藏和新疆两个自治区大庆、给基层群众回信……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身体力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从时间维度上看——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承上启下,意义重大。

无论是打好“十四五”收官战,还是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都需要各民族大团结,最大限度地汇聚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集众智、聚众力,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在吉林强调“着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云南强调“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给西藏林芝嘎拉村村民回信强调“切实维护好民族团结”……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次次叮嘱,就是希望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步调一致向前进。

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强大合力,开启“十五五”新篇章,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从对中华文化认同上看——

推动民族工作需要依靠物质力量,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同样也需要依靠精神力量,增强文化认同,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贵州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在河南考察时要求“要积极引导宗教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次在新疆进一步指出“加强文化润疆、注重以文化人,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阐明这样的辩证关系。

以文化人,文润人心。

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增进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也将更好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看——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重要举措,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

“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西藏与内地经济、文化、人员双向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出明确要求。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新征程上,要进一步支持民族地区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各地区在经济上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融为一体,让各族群众广泛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让大家真切感到中国式现代化成果就在身边,这样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才更加牢不可破。

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各族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传递出坚定有力的时代强音:我们共同奋斗,一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