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系统完整且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而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时代的前沿,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把握,在继承和发展我们党70多年来治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牢牢把握战略意义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其核心精髓在于统筹推进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它们并非孤立的个体,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系统协同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共同服务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构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战略基石与实践路径。 依法治疆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强调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于依法治疆全过程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一体推进,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法治支撑。团结稳疆是做好新疆工作的核心要义,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极端重要性,将其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贯穿始终,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不断夯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制度基础,凝聚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强大合力。文化润疆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精神支撑,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建设,提升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新疆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富民兴疆是夯实新疆稳定和发展基础的重要举措,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推动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升各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筑牢群众基础。长期建疆是保持新疆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的战略定力,强调深刻认识新疆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扎实推进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既各有侧重,又统筹一体,体现出党中央对新疆治理规律的深刻把握和高超的战略统筹能力。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才能确保新疆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牢牢把握系统协同特质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战略优势不仅体现在内容的全面覆盖,更体现于内部结构的协同互动,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在顶层设计中彼此衔接、相互嵌套、逻辑递进、运行耦合的治疆系统机制,蕴含着强大的统筹协调能力和战略执行力。 “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我们的战略布局就会落空。”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中,依法治疆作为制度根基,是这一科学体系运行的规范性力量,通过法律制度为各项政策提供明确边界与可操作路径,是所有战略目标落实落细的前提条件。“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团结稳疆作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系统运行的稳定轴心,是确保政策目标在各族群众中落地的政治保障。没有团结的政治环境,法治的威力难以彰显,文化的引导难以深入,经济的发展难以持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文化润疆作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价值中枢,是实现思想统一、精神认同、情感融合的牵引力量,通过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与价值体系的构建,提升社会凝聚力和共同体意识,是团结稳疆的重要基础,也是长期建疆的深层支撑。“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富民兴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运行的动力引擎,直接连接着人民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诉求,是促进其他目标落地的物质保障,具有高度的牵引性与整合性。新疆问题重要而紧迫,等不得;新疆问题长期而复杂,急不得。长期建疆则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运行逻辑和战略方向,决定着政策推进的节奏、尺度和持久性,不是单独的时间概念,是贯穿于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的始终,涵盖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领域各方面,确保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政治上稳定、经济上可持续、社会上有序推进。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各项内容之间是在国家战略框架内彼此依存、形成合力,构成从制度供给、政治整合、文化引导、民生基础到战略定力的全链条治理架构。正是在这种系统协同性的作用下,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能够应对复杂局势、统筹多重目标,实现新疆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整体跃升。 牢牢把握实践引领作用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新疆区情实际,构建起统筹稳定与发展、融合制度与实践、贯通当前与长远的系统性治理体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这一方略在天山南北落地见效,推动新疆工作发生全局性、历史性变化,实现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改善等多方面的重大进步,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治疆兴疆安疆过程中的实践伟力。从制度构建到政策落地,从理念引领到治理效能,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贯穿于新时代新疆工作的各个环节,推动一系列重点任务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注入了持续动能和战略定力。 依法治疆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高举法治旗帜,弘扬法治精神,坚守法治原则,坚持依法治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新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将法治精神贯穿新疆工作各领域。推动宪法全面实施,加快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不断健全地方性法规体系。扎实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扎实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保持对“三股势力”依法严打高压态势不动摇,持续深化全民普法,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工作,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持续提升各族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和素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建立风险研判处置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公众安全感由2012年的87.58%提高到2024年的99.47%,实现了各族群众对平安稳定的渴望与期盼,实现了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 团结稳疆扎实有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民族工作,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学习使用,提倡和鼓励各民族相互学习语言文字,促进了语言相通、心灵相通。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涌现出一批践行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稳步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深入推进去极端化,有效遏制了宗教极端思想传播蔓延。 文化润疆深入实施,意识形态领域持续向上向好。全面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作,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有效推进文化润疆,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根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抓实文化润疆项目建设。建设一批具有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重点工程和项目,打造一批正确反映新疆历史、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彰显优秀民族文化特色、符合现代文明理念、反映各族人民现实生活的精品力作。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作推出了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小说《本巴》等一批深受各族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管理,深化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持续肃清“问题教材”和“双泛”思想流毒影响,优化完善网络空间治理,牢牢掌握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 富民兴疆落地有声,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新疆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0.75万亿元增至2024年突破2万亿元。构建起“西电东送”的绿色能源大动脉,新能源外送能力和外送绿电收入持续提升。资源转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和田大红柳滩稀有金属矿的建成投产和独山子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的达产。特色农业升级提质增效,100万锭棉纺项目落户喀什,助力建设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扎实推进,重点开发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对外开放大通道初步形成,新疆已经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了对外开放的前沿。持续深化“放管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先后与2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截至2025年6月底,全区经营主体达到268.21万户(含兵团29.06万户),同比增长6.66%。南疆五地州本科高校实现全覆盖,破解区域教育资源失衡问题。民生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有效帮扶,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南北疆差距。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修复胡杨林生态,统筹推进节水蓄水调水,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长期建疆统筹推进,战略定力和制度定力显著增强。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更好担负起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时代重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净化了政治生态。建强干部人才队伍,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把政治标准作为首要标准,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重视培养选拔各民族优秀干部人才,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设立了上百亿元的人才发展基金。巩固加强基层治理,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稳疆安疆的固本之举,持续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深入开展驻村工作,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健全兵地融合发展工作机制,坚持兵地一盘棋,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深度嵌入,增进兵地优势互补协同机制。对口援疆是党中央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须长期坚持。 综上所述,实践充分证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对新疆区情本质规律的科学把握,也是对治疆经验的系统升华,是推动新疆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面向未来,唯有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才能不断增强新疆治理效能,夯实长治久安基础,推动新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行稳致远、开创新局。 (作者:岳海峰,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孟祥娟,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