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普及
用动漫讲好新疆故事——第三届(2025)新疆动漫节采访实录
2025-10-29 来源:历史数据 本站编辑:历史数据

三届(2025)新疆动漫节于1019日至25日在乌鲁木齐经开区砂之船超级奥莱举办,活动构建了五大展区+四大主题活动的全景布局,吸引全国13个省区、疆内14个地(州、市)的50余所院校、近50家企业参与其中,10万人次入场参观,网络浏览量超5000万人次。10月24日,自治区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环玉接受新疆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FM96.1《我的国我的家》栏目专访。

【主持人这两天被动漫节的相关信息刷屏,看现场照片和观众反馈,这次动漫节的人气真是超级火爆!特别是“我心中那抹中国红”和“漫绘新疆”这两个主题展区,吸引了好多观众驻足欣赏。作为策展人,看到这么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对这些融合了新疆特色、红色历史和国潮创意的动漫作品表现出浓厚兴趣,您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刘环玉我的感受有三点:文化传播的“破圈”实践成效,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过去我们常思考如何让红色历史、社科理论摆脱“说教感”,走进青年群体。这次动漫节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林则徐布茹玛汗·毛勒朵这些红色故事,以及新疆各民族休戚与共的历史图景变得具体而真实其中,年轻人演绎的舞台剧特别打动人《疆二代心中那抹中国红》这些作品从中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那份纯粹的爱国心。年轻人不再是文化传承的“旁观者”,而是主动参与的“创作者”,这种发自内心的文化认同,正是新时代青年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第二点感受是我们探索出的这套社科普及的新路子,经过验证是行之有效的它让文化育人的力量得到了充分展现,收到了实打实的效果。比如,“漫绘新疆”展区集结了北京、浙江等和疆内14个地州各有关高校的创作力量,通过50 部精品力作,将社科知识融入动漫创意,既展现了新疆的时代变迁,巨大成就,也普及了民族团结、中华文化生态环保题;“我心中那抹中国红”展区的53件获奖作品,是从全国13个省区上报的项目中评选出来的,更是艺术化形式让红色精神直抵人心。这种“动漫 + 社科”的模式,打破了传统科普的边界,让厚重的文化内涵以轻盈有趣的方式浸润心灵,尤其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爱国爱疆的种子,实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初衷第三点感受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表达活力”全面迸发,产业发展潜力加速释放。从雪怪阿乐特克斯“特小克”等本土IP 文创,到《昆仑小小英雄传》中非遗元素与奇幻叙事,我们看到新疆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正通过动漫这一载体转化为文化符号。两大展区的火爆,说明只要找对“破圈”的叙事语言,就能让新疆各民族文化被更多人看见、喜爱。这既为新疆动漫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信心,也为我们后续深化“文化润疆”实践、推动社科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图片
图片
图片

【主持人本届动漫节都有哪些特色亮点呢?

【刘环玉本次动漫节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将动漫的主题作品展示和动漫的互动体验结合起来,让动漫节既好看又好玩。具体来说有四点:一是展览的主题突出,展现中华文化内涵。其中,“漫绘新疆” 社科普及动漫作品展,围绕五大专题,展示50部精品力作,我们将集中展示和重点展示相结合,挑选出16部作品设立10个展位进行重点展示。“我心中那抹中国红”动漫征集作品展,通过挖掘新疆红色动漫资源,让观众在欣赏动漫作品的同时,能感受到红色历史和这种革命精神,激发观众的爱国情怀。“国潮当先”国漫作品特邀展区,联合杭州中国动漫博物馆,集中展出《大闹天宫》《哪吒传奇》《黑猫警长》等100余部经典国漫海报,能让70后、80后一下回到年轻的时候。还有皮影动画的出场展示,让观众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二是展厅的位置设置更加亲民。这次动漫节大家都知道我们将展厅设置在砂之船超级奥莱这样的商业综合体,能够借助商场的高流量,吸引更多不同年龄段、不同消费群体的观众前来参与,扩大了动漫节的受众范围,让动漫文化更容易走进大众生活,提升公众参与度,促进了动漫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三是展览与互动融合,增强观众体验感。我们设有《山海经》VR 体验馆,孩子们可以戴着 VR 眼镜沉浸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与奇珍异兽互动;配音互动空间区,动漫爱好者可以进行配音的精彩演绎;“全民趣科普”展区,AI 魔镜与航天模拟飞行器这些前沿科技设备吸引观众进行互动;非遗体验区的糖画制作、木雕、皮影体验等也让现场的小朋友争先恐后参与其中。尤其是集章大冒险活动,参与者先去入口服务台领取《集章手册》,手册上设置6个主线集章打卡点和 4 个自由盖章点,其中主线集章打卡点还特别设置了社科知识普及集章点,参与者完成有关社科知识的学习才可盖章,集齐主线任务印章图案即可获得动漫节终极礼包,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四是特色主题活动丰富。同步我们开展了“社科融合 创新发展”交流沙龙、 Cosplay 舞台剧大赛等活动,让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精彩的动漫作品展览,还能亲身参与到动漫相关的活动中,全方位感受动漫节的魅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主持人大家特别关注咱们这次新提出的“新疆红色动漫基因”主题。在筹划这个板块时,您和团队最希望讲出一个什么样的“新”故事?比如,有没有哪件“我心中那抹中国红”的作品,它的表现方式让您觉得特别“对味”,既表达了厚重的情感,又让年轻人觉得好看、爱看?

【刘环玉新疆是红色文化资源富集地,从红军西路军进疆到兵团屯垦戍边,从库尔班·吐鲁木爱党爱国故事到新时代民族团结典型,红色基因深深融入新疆各族人民的血脉。大家关注的新疆红色动漫基因,对我们来说核心不是 复刻红色故事,而是让新疆大地上的红色文化,以更鲜活的姿态和年轻人双向奔赴。筹划这个板块时,我们最想讲的 ” 故事,是 有温度的传承、有烟火的信仰是让红色文化扎根新疆的土地、融入普通人的生活,让年轻人既能读懂历史的厚重,又能找到情感的共鸣。

这次的征集作品有很多故事都很打动人,有描述新疆70年成就变化的,有反映兵团屯垦戍边的艰辛的,有讲述布茹玛汗·毛勒朵半个世纪刻下十万块“中国石”的坚守故事的,也有展示“党徽大叔”阿布都加帕尔·猛德亮出党徽时的质朴初心的;在这么多的作品中有一部作品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获得青少年组动画作品一等奖的来自和田地区五年级的小学生创作的《疆二代心中的那抹中国红》,她通过她的视角讲述了“陈祥榕的妈妈问儿子战斗时勇不勇敢”这个故事对她的影响,而且结合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和各民族小朋友的共同成长、成为好朋友的故事、还有参加研学活动到北京看升旗的故事,作品没有刻意渲染悲壮,而是通过生活化的场景传递情感,这些点滴瞬间让青少年朋友觉得这是我们能理解、有共鸣的。

说到底,我们想做的“新疆红色动漫基因”,是让红色文化既有历史的重量,又有青春的温度;既有新疆的地域特色,又有时代的表达活力。让年轻人看完之后会觉得:原来新疆的红色故事这么酷,原来这份家国情怀,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在我们血脉里。

图片
图片
图片

【主持人“漫绘新疆”展区的作品主题非常丰富,生活气息也很浓。在作品创作中有哪些背后的“秘诀”和我们分享一下

【刘环玉“漫绘新疆”社科普及动漫作品展区是我们这次展览的重点,也是我们动漫节的核心展示内容。首先,在项目的确定上,采取申报评选立项支持的形式开展。今年的1月份,我们主办单位在中国动画学会的支持下,面向全国围绕“自治区成立70周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五个方面19个专题内容进行动漫选题申报,项目申报总数达469个,经过我们的评选确定了49个,作为自治区社科普及项目(动漫节专项)开展创作的项目。第二在作品的创作中我们采取了边辅导边创作的形式。我们邀请中国动画学会、南京艺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新疆作家协会、社科院、新疆广播电视台等单位10余位专家成立审核指导组,以专家解读、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形式,为各创作团队提供针对性指导。专家对创作团队开展专题的辅导,对创作团队的脚本、分镜头、成品逐一地审核把关,提出修改意见。在指导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作品要让身边的人看懂、喜爱是我们不变的指导标准。三是在叙事方式上,采取大众更易于接受的表达形式。比如大家看到爱森影视工作制作的Q版”的左宗棠会觉得他很可爱,我们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拉近历史人物和我们的距离。还有讲述塔克拉玛干锁边工程这种世界性的成就故事,采用神话叙事承载科学内核,所有相关设计都是对科学规律严格遵守前提下的动画转化、拟人化和夸张,最大程度地扩展故事的叙事尺度和叙事空间。还有像雪怪阿乐、福海的“福宝”等等IP形象,他们的形象可爱、亲民,大家在接受这个IP形象的基础上才更愿意了解他背后的故事。

图片
图片
图片

【主持人特克斯城市IP的设计这次特别火,投稿非常多。您有没有发现一些很棒的设计,巧妙地把当地独有的文化传说或者地理标志(比如八卦城)变成了让人一眼就记住的动漫形象?

【刘环玉这次征集活动确实收到了远超预期的热烈反响,短短一个多月,我们共征集到177部充满巧思的投稿作品。可以说,这次大赛本身就是一次对特克斯县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现。评审中,我们看到创作者们从各个角度对特克斯进行了解读和创造。许多作品都巧妙地将本地的文化和地理标志融入动漫形象中。比如,有的作品将八卦城的玄妙布局抽象为服饰花纹或背景;有的生动刻画了喀拉峻大草原的辽阔生机,以北山羊、伊犁马等为原型,设计出既可爱又极具地方特色的角色。在众多优秀的创意中,经过审慎评估与选择,我们最终确定“特小克”作为特克斯城市IP的突出代表。特克斯意为北山羊出没的地方,因此选择了北山羊作为原型。它墨色的山羊角造型巧妙地构成了一个倒“八”字,直接呼应“八卦城”;而它的眼眸中融入了太极元素,眉毛的走势则模拟了天山的脉络,将易经文化的玄妙与地理的壮阔尽收其中。其服饰取自新疆各民族的传统纹样,衣身花纹暗合八卦城布局;名字“特小克”谐音“特别好客”,精准传递了特克斯淳朴豪爽的民风。所以,“特小克”不只是一个孤立的动漫形象,它是一座“可以行走的特克斯文化宝库”。选择它,是希望它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代言人”和“故事讲述者”我们希望IP真正“活”起来,融入游客体验的每一步——从动漫短片、互动游戏,到节庆活动、特色产品,都会有“特小克”陪伴左右。让每一位来访者不仅能看见特克斯,更能记住、喜爱这片土地。
图片
图片
图片

【主持人此次活动还开设了非遗展演台也是人气爆棚!之前也有注意到非遗老师在现场教小朋友用糖画“画”一个国漫角色,小朋友特别开心。在策划这些非遗互动时,老师们最想让大家带走的,是这门手艺的精巧秘诀,还是玩得开心、激发兴趣更重要?

【刘环玉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参与者,尤其是孩子们,“玩得开心,并被深深吸引”。 这并不是说“精巧秘诀”不重要,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我们深知这些非遗技艺所蕴含的智慧与匠心是何等珍贵,我们才更加确信,绝不能在一开始就用“秘诀”的高门槛,吓跑那些未来的传承人。第一,“快乐”是打开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对于今天成长在数字时代的孩子们来说,糖画、皮影这些非遗项目,最初可能只是书本上一个模糊的名词,或者博物馆里一件静态的展品,带着一定的距离感。而我们策划的互动体验,核心就是要打破这层隔阂。当孩子亲手融化一勺糖浆,勾勒出他喜欢的动漫人物,他小心翼翼地举起糖画,对着光看,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与成就感,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这份“快乐”的体验,就像一把万能钥匙,能够打开孩子对古老技艺的好奇与好感之门。第二,“兴趣”是比“知识”更持久、更强大的内驱力。在短短十几二十分钟的体验里,让一个零基础的孩子立刻掌握糖画“提、顿、放、收”的运笔精髓,这是不现实的。这些“精巧秘诀”的获得,需要经年累月练习。但是,一次成功的、充满乐趣的互动,却能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名为“兴趣”的种子。这颗种子可能不会立刻发芽,但它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当这个孩子日后在电视上、在书本里,再次看到关于糖画的报道时,他不会觉得那是一件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老古董,而是会感到一种亲切感:“这个我玩过!我知道!”这份亲切感和最初的美好记忆,会转化为一种主动关注、愿意深入了解的内驱力。有了兴趣作为引擎,他或许会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视频,或许会在学校的兴趣小组里选择这门课程,甚至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成为一名非遗传承者。而没有兴趣,再精妙的“秘诀”也如同对牛弹琴,无人问津。第三,我们传授的不仅是技艺,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这是我们最深层次的期望。通过用糖画画一个国漫角色,将古老的技艺与当代的审美、将传统的智慧与今天的生活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零食,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启蒙。他会直观地感受到,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原来这么酷,这么有创造力。这种由亲身参与而产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比任何课本上的说教都更加深刻、更加有力。它不是在灌输知识,而是在培育文化自信与认同。我们深信,当传统文化的种子,通过乐趣和兴趣,飘进孩子的心田,才能真正地生根发芽,生生不息。我们今天播撒下的每一份快乐,都是在为非遗的未来,积蓄最宝贵、最蓬勃的生命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主持人动漫节办了第三届,您有没有发现,今年大家在理解和表达新疆故事、国潮精神上,和往年相比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新气象或者更深的理解?

【刘环玉从三届动漫节可以看到新疆动漫的发展,创作者和观众在对新疆故事和国潮精神的理解与表达上,呈现出“从形式到内核,从展示到创作”的质的飞跃。第一届新疆动漫节,可以看作是文化的静态展示。当时国内动漫作品新疆题材原创作品比较少,各单位带着文创产品的展示,更像一个琳琅满目的文化集市。大家看到的是艾德莱斯绸的图案、手工乐器等具象的文化符号,让群众知道“我们新疆有什么”。第二届新疆动漫节,进入了作品的动态展演。我们开始有了本地的动漫作品,并设立专门展区,活动也丰富起来。我们从展示文化原材料,发展到了尝试用动漫语言进行初级加工。而到了今年第三届新疆动漫节,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动漫作品的故事性,创作者们不再满足于简单地使用文化符号,而是开始挖掘符号背后的精神与当代价值。具体的新气象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在新疆故事的讲述上,从元素拼接升级为精神表达。今年的动漫作品,表现出的新疆特质不再仅仅体现在人物穿着艾德莱斯绸或背景是雪山草原,而是深入到了故事的内核与角色的成长逻辑中。比如,动漫《弹马头骨琴的少年》讲的是一个叫小武的少年的成长故事,他一开始对马头骨琴传统的表演方式很疏远,但后来不仅自己爱上了它,还用新的方式把这门古老技艺传承了下去。故事能看出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练琴的坚持以及和上一代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在这里,中华传统文化不是外部的、视觉化的点缀,是驱动故事发展、解决角色内心冲突的关键力量。它讲述的依然是关于梦想、挫折与成长的全人类共同主题,但解决问题的智慧源泉和情感动力,却深深植根于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这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新疆故事。另外,对于“国潮”理解,我们也更进一步了,以前主要是模仿传统的美学样式,现在更注重和中华传统文化背后的精神与价值产生共鸣。通过本届动漫节我们可以看到,国潮绝不是简单地模仿古代画风或使用传统色彩。我们的创作者开始自觉地用动漫这一现代艺术形式,去承载和传播中华文化中跨越时空的价值观念。您会看到,有的作品围绕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老智慧展开;有的作品中的英雄,他的力量并不是源于简单的超能力,而是来自对家园的守护、对承诺的坚守等中华传统美德。这种创作导向,使得国潮精神从一种视觉风格,升华为能够与当代青年产生深度共鸣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新疆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