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2025)新疆动漫节于10月19日至25日在乌鲁木齐经开区砂之船超级奥莱举办,活动构建了“五大展区+四大主题活动”的全景布局,吸引全国13个省区、疆内14个地(州、市)的50余所院校、近50家企业参与其中,10万人次入场参观,网络浏览量超5000万人次。10月24日,自治区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环玉接受新疆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FM96.1《我的国我的家》栏目专访。
【主持人】这两天被动漫节的相关信息刷屏,看现场照片和观众反馈,这次动漫节的人气真是超级火爆!特别是“我心中那抹中国红”和“漫绘新疆”这两个主题展区,吸引了好多观众驻足欣赏。作为策展人,看到这么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对这些融合了新疆特色、红色历史和国潮创意的动漫作品表现出浓厚兴趣,您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刘环玉】我的感受有三点:一是文化传播的“破圈”实践已初步见到成效,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过去我们常思考如何让红色历史、社科理论摆脱“说教感”,走进青年群体。这次动漫节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林则徐、布茹玛汗·毛勒朵这些红色故事,以及新疆各民族休戚与共的历史图景变得具体而真实。其中,年轻人演绎的舞台剧特别打动人,像《疆二代心中那抹中国红》这些作品,从中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那份纯粹的爱国心。年轻人不再是文化传承的“旁观者”,而是主动参与的“创作者”,这种发自内心的文化认同,正是新时代青年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第二点感受是我们探索出的这套社科普及的新路子,经过验证是行之有效的。它让文化育人的力量得到了充分展现,收到了实打实的效果。比如,“漫绘新疆”展区,集结了北京、浙江等和疆内14个地州、各有关高校的创作力量,通过50 多部精品力作,将社科知识融入动漫创意,既展现了新疆的时代变迁,巨大成就,也普及了民族团结、中华文化、生态环保等主题;“我心中那抹中国红”展区的53件获奖作品,是从全国13个省区上报的项目中评选出来的,更是用艺术化形式让红色精神直抵人心。这种“动漫 + 社科”的模式,打破了传统科普的边界,让厚重的文化内涵以轻盈有趣的方式浸润心灵,尤其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爱国爱疆的种子,实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初衷。第三点感受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表达活力”全面迸发,产业发展潜力加速释放。从雪怪阿乐、特克斯“特小克”等本土IP 文创,到《昆仑小小英雄传》中非遗元素与奇幻叙事,我们看到新疆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正通过动漫这一载体转化为文化符号。两大展区的火爆,说明只要找对“破圈”的叙事语言,就能让新疆各民族文化被更多人看见、喜爱。这既为新疆动漫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信心,也为我们后续深化“文化润疆”实践、推动社科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主持人】本届动漫节都有哪些特色亮点呢?
【主持人】大家特别关注咱们这次新提出的“新疆红色动漫基因”主题。在筹划这个板块时,您和团队最希望讲出一个什么样的“新”故事?比如,有没有哪件“我心中那抹中国红”的作品,它的表现方式让您觉得特别“对味”,既表达了厚重的情感,又让年轻人觉得好看、爱看?
【刘环玉】新疆是红色文化资源富集地,从红军西路军进疆到兵团屯垦戍边,从库尔班·吐鲁木爱党爱国故事到新时代民族团结典型,红色基因深深融入新疆各族人民的血脉。大家关注的“新疆红色动漫基因”,对我们来说核心不是 “复刻红色故事”,而是让新疆大地上的红色文化,以更鲜活的姿态和年轻人“双向奔赴”。筹划这个板块时,我们最想讲的 “新” 故事,是 “有温度的传承、有烟火的信仰”,是让红色文化扎根新疆的土地、融入普通人的生活,让年轻人既能读懂历史的厚重,又能找到情感的共鸣。
这次的征集作品有很多故事都很打动人,有描述新疆70年成就变化的,有反映兵团屯垦戍边的艰辛的,有讲述布茹玛汗·毛勒朵半个世纪刻下十万块“中国石”的坚守故事的,也有展示“党徽大叔”阿布都加帕尔·猛德亮出党徽时的质朴初心的;在这么多的作品中有一部作品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获得青少年组动画作品一等奖的来自和田地区五年级的小学生创作的《疆二代心中的那抹中国红》,她通过她的视角讲述了“陈祥榕的妈妈问儿子战斗时勇不勇敢”这个故事对她的影响,而且结合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和各民族小朋友的共同成长、成为好朋友的故事、还有参加研学活动到北京看升旗的故事,作品没有刻意渲染悲壮,而是通过生活化的场景传递情感,这些点滴瞬间让青少年朋友觉得这是我们能理解、有共鸣的。
说到底,我们想做的“新疆红色动漫基因”,是让红色文化既有历史的重量,又有青春的温度;既有新疆的地域特色,又有时代的表达活力。让年轻人看完之后会觉得:原来新疆的红色故事这么酷,原来这份家国情怀,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在我们血脉里。
【主持人】“漫绘新疆”展区的作品主题非常丰富,生活气息也很浓。在作品创作中,有哪些背后的“秘诀”和我们分享一下?
【刘环玉】“漫绘新疆”社科普及动漫作品展区是我们这次展览的重点,也是我们动漫节的核心展示内容。首先,在项目的确定上,采取申报评选立项支持的形式开展。今年的1月份,我们主办单位在中国动画学会的支持下,面向全国围绕“自治区成立70周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五个方面19个专题内容进行动漫选题申报,项目申报总数达469个,经过我们的评选确定了49个,作为自治区社科普及项目(动漫节专项)开展创作的项目。第二在作品的创作中我们采取了边辅导边创作的形式。我们邀请中国动画学会、南京艺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新疆作家协会、社科院、新疆广播电视台等单位10余位专家成立审核指导组,以专家解读、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形式,为各创作团队提供针对性指导。专家对创作团队开展专题的辅导,对创作团队的脚本、分镜头、成品逐一地审核把关,提出修改意见。在指导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作品要让身边的人看懂、喜爱是我们不变的指导标准。三是在叙事方式上,采取大众更易于接受的表达形式。比如大家看到爱森影视工作制作的“Q版”的左宗棠会觉得他很可爱,我们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拉近历史人物和我们的距离。还有讲述塔克拉玛干锁边工程这种世界性的成就故事,采用神话叙事承载科学内核,所有相关设计都是对科学规律严格遵守前提下的动画转化、拟人化和夸张,最大程度地扩展故事的叙事尺度和叙事空间。还有像雪怪阿乐、福海的“福宝”等等IP形象,他们的形象可爱、亲民,大家在接受这个IP形象的基础上才更愿意了解他背后的故事。
【主持人】特克斯城市IP的设计这次特别火,投稿非常多。您有没有发现一些很棒的设计,巧妙地把当地独有的文化传说或者地理标志(比如八卦城)变成了让人一眼就记住的动漫形象?
【主持人】此次活动还开设了非遗展演台也是人气爆棚!之前也有注意到非遗老师在现场教小朋友用糖画“画”一个国漫角色,小朋友特别开心。在策划这些非遗互动时,老师们最想让大家带走的,是这门手艺的精巧秘诀,还是玩得开心、激发兴趣更重要?
【主持人】动漫节办了第三届,您有没有发现,今年大家在理解和表达新疆故事、国潮精神上,和往年相比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新气象或者更深的理解?
